罗中立,1948年出生,重庆市璧山县人,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艺术家,教育家,四川美术学院原院长。
在罗中立三十余年的艺术生涯中,他坚持用画笔描绘农村,赞美农民,被称为当代的“米勒”。其作品打破了特殊时代中整齐划一的艺术模式,将艺术从政治的神坛还原到日常生活和人本身,并掀起和引领了新中国历史上当代艺术的第一次浪潮伤痕美术和乡土绘画的发展。掀起了新中国历史上当代艺术的第一次浪潮。他始终把关注的目光聚焦在中国最大的代表群体:农民。
1997年被评为文化部百位“德艺双馨”的艺术家,1998年被评为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
罗中立的作品一方面经历了西方艺术史系统的洗礼,一方面植根中国本土艺术及民间文化丰饶土壤,在艺术语言的突破和探索中,逐渐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语言和个性化的艺术风格。是深受人民喜爱的艺术家、艺术教育家和文化大家。
1980年代初,罗中立以一幅《父亲》震惊中国画坛,该作品深深地打动了无数老百姓的心。罗中立也由此被誉为20世纪80年代中国画坛的一面旗帜。
《春蚕》,又名《母亲》,作品创作于1983年,画面长200厘米,宽134厘米。《春蚕》描绘的是传统中国农耕社会里男耕女织的分工,罗中立用“春蚕到死丝方尽”来表现了一位母亲形象。
还有
罗中立:“《父亲》只代表那个时代”
罗中立:在北京的画展没有带《父亲》去,是因为展出条件所限制。《父亲》有着它自己独特的时代背景,那时刚刚社会开放,生活和创作都还非常单调。这件作品确实是一个阶段的高峰,但只是代表那个时代。新生代的画家们谁都画得出《父亲》,但离开时代的烙印和背景将失去意义。
《父亲》这幅画它已经成为一个时代的符号了。从技术层面来讲,应该说很多人都可以画了,但是《 父亲》内在的情感,它的社会意义等,那个时代的这种背景离开以后,就没有再复制它的条件了。
中国当代艺术院艺术总监叶永青透露,罗中立担当院长,是文化部直接任命的,他考虑再三,最终才决定出任。这个院长并不是名誉上的,艺术院除了是个“名誉殿堂”,更是要构建一个平台,对中国当代艺术进行深入的梳理、研究、推广,让其在国际上产生更大的文化影响以及对话能力,同时还要承担部分的教育职能,“罗中立身上的担子并不轻。”
扫一扫关注微官网